原本打算今天要照慣例來回顧提過無數次的李安「父親三部曲」,後來想想,父親節當然要看《#父親》呀。若你曾經歷過,或正在經歷父母的這個過程,記得給自己也給他們一個擁抱,電影確實有辦法打破隔閡,甚至給予彼此多一分理解與釋懷。
⠀⠀⠀⠀⠀
幾乎多數人觀賞完今年 Anthony Hopkins 二奪影帝的作品之後,皆不得不同意,這部電影本質並非驚悚片,卻在記憶的作祟下排山倒海捲入令人如坐針氈的漩渦。波赫士說,記憶加上遺忘就等於想像,所以故事就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,人面對記憶,等於面對時間,我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,你的記憶不是我的記憶,就如諾蘭認定無法和外星人講解左邊與右邊的概念,除了仰賴想像,你難以透過任何詞彙向周遭之人形容、解釋這些抽象事物;也因此,Florian Zeller 改編自其舞台劇的《父親》也採用不同方式設法處理「時間」以及「記憶」的問題,該如何精準述說失智症患者逐漸失去與自身一切連結的心理狀態?
⠀⠀⠀⠀⠀
最優異的影像魔法,莫過於打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,將觀眾拉入其中,直接透過感知和想像,親身經歷這一趟時間錯亂、世界失序、記憶斷裂、自我崩解的過程。
⠀⠀⠀⠀⠀
婁燁有所謂的盲視覺,Florian Zeller 亦徹底打造出失智者的記憶時空,《父親》從來就不是一部懸疑片,但當時間開始作祟時,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處處都可能蒙上懸疑色彩,並巧妙運用剪接、美術、音效、配樂,將記憶的破碎、錯置、迷失付與戲劇張力,細膩真實又殘酷寫實地呈現出來,讓觀眾能夠感同身受,能夠同步受到衝擊,進而理解他的情緒起伏,他的喜怒哀樂,他的內在恐懼,他的忐忑不安,他的孤立無援,他的力不從心,與他的無所適從。
⠀⠀⠀⠀⠀
從休閒嗜好與家中陳設便可窺知一二,只見一個學識涵養、財力地位都有一定水平的老人家,帶著必然自信與傲氣,努力維護自己生而為人的尊嚴,尊嚴則是最後一道防線。當頭腦比身體還提早停止運轉時,眼睜睜看著自己之所以成為自己的一切一點一滴逐漸被抽離,被失憶、失語與黯然失色淹沒,周遭被遺忘的家屬則落得心力交瘁。照顧者必須顧及患者尊嚴,必須努力維繫生活與經濟來源,一方面覺得將失智父親送入療養中心對彼此都輕鬆許多,另一方面掙扎於照顧父母是為人子女一輩子責無旁貸的重任,然而,這是一場注定無法力挽狂瀾的戰役,曾經深信不疑的連結被慢慢抹去,我們又該學會如何自處與調適?
⠀⠀⠀⠀⠀
所以可以說,這部電影既是 Anthony Hopkins 精湛演技的一枝獨秀,也因 Olivia Colman 的完美詮釋而更上好幾層樓。
⠀⠀⠀⠀⠀
面對生命之光的黯淡,面對彼此赤裸裸的模樣,想起諾蘭拍攝《星際效應》的初衷,非得向摯愛道別的時候,要相信你們之間的愛與羈絆,會繼續在宇宙中延續下去。記得幾年前謝祖武曾分享,其母親失智症那段時間,她曾空手打著毛線,口裡碎念要給兒子過冬;堅持要兒子喝湯,打開飯鍋卻只見空碗靜置,《父親》更將如此痛楚從兩方視角深刻且立體地描繪於觀眾眼前,白髮蒼蒼的他時而暴躁恍惚,時而風趣幽默,時而惦記著缺席的女兒,時而哭得像個孩子。最終恍然大悟時,Dylan Thomas 那首詩彷彿也見證了 Anthony Hopkins 令人懾服的影帝級演出,緊緊牽動每一條屬於人類也屬於宇宙的感官神經。
⠀⠀⠀⠀⠀
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
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
Rage,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.
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
#父親節快樂之二